2018湖北地区市场化程度分析及其改善措施
地区间市场化程度不同,必然造成资源在地区间配置的不平衡,进一步影响和拉大地区发展差距。本文以《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4年)》(以下简称《指数》)的测度数据为基础,对湖北地区市场化问题进行了探讨。1.关于市场化进程指数说明
市场化进程指数是观察和研究各地区经济发展转型进程绩效的相对指标,带有明显的相对性、近似性和动态性特征。《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较为成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非国有经济发展,3.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4.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5.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按权重合成的方面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间市场化进程中在该方面所存差距的差异性和具体特征,而由方面指数权重计算出来的综合指数可总体说明地区间差距水平。
2.湖北省市场化进程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指数(2004)》显示,2000年湖北省市场化综合得分4.82分,在全国31个省市中列第19位;2001年得分5.26分,列第17位;2002年得分5.57分,列第17位。从全国均值看,从2000年到2002年增加了0.64分(2000年为5.34分,2002年为5.98分)。湖北省名次有轻微上浮,但总体低于全国水平,得分中等偏低。下面我们从市场化评价的五个主要方面中择用23个指标分析湖北省市场化程度的现状及其成因。
2.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该方面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为0.231,主要用来反映转轨过程中政府角色转型和退出的幅度,共含五个分项指标: 1a.市场配置资源比重、1b.减轻农民税负方面、1c.减少政府对企业干预、1d.减轻企业税外负担、1e.缩减政府规模。
湖北自2000年到2002年该方面指标得分提高1.02分,增幅为18.9%,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该指标与分项指标得分也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分项具体指标显示湖北在2000年至2002年,政府加强资源配置,市场配置资源呈下降趋势,减轻农民税负与减少对企业干预在逐步改善,对减轻企业税外负担和缩减政府规模两方面做出了努力。
整体看,湖北省经济发展对政府财政性投资依赖性还比较大,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型特征。从绩效来看,是应该肯定的。原因有二:第一,湖北省经济发展基础与发达省市相比还较薄弱,产业结构中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在向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消耗大量财政投资。第二,受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制约,湖北省非国有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民间投资流入量较低,强化了经济发展对国债和政府财政的依附性。2000年至2002年,湖北省主要着眼于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的交通、通信、水利、电力、环保、城市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环境方面有明显改善,提升了民间投资者信心,非国有经济投资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正逐步提升,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也逐步提高。
2.2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该方面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为0.282,主要反映经济主体多元化的程度和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共含三个分项指标:2a.非国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2b.非国有经济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2c.非国有经济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总人口比重。湖北自2000年到2002年,该方面指标得分提高0.8分,增幅为16.74%,增长稳定,但得分与增幅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但分项指标得分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这表明湖北在非国有经济发展方面明显滞后,具有不稳定性。
湖北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湖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基础本身薄弱,民间资本积累匮乏,非国有经济还未占主导地位。第二,受投资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干预性制约,外部民间投资流入不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总体实力显现较弱,扩张能力不强。省内非国有经济发展明显存在以下特征:资本过小,活力不足,成长性和竞争力都偏弱,缺乏一批对行业乃至对全省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排头兵企业,直接导致全省投资的自主性增长动力明显不足。不过随着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减弱和积极财政政策负担加重,政府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导向,国有经济在湖北地区的比例还会继续下降,湖北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获得较大空间,必然成为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2.3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
该方面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为0.148,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化中价格机制的作用程度,共包含两个分项指标:3a.价格由市场决定的程度;3b.减少商品市场上的地方保护。湖北该方面指标自2000年到2002年提高1.05分,增幅为14.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虽该方面指标和分项指标得分有些波动,但总体增长(见表2);3a、3b得分较高,说明湖北地区产品价格由市场形成方面较为完善,地方保护程度低,显示湖北在区域产品市场日趋成熟,但产品市场发育中仍存在不稳定的干扰因素。
原因分析:第一,注重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华中地区的物流中心。第二,企业改制加快,自主决策在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上加强。第三,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工业通过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淘汰了落后的棉纺锭,对耗能过高、污染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的小煤窑、小钢厂、小水泥厂等进行了关停并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名优产品,提升了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农业通过扶持实施名牌战略和产业化经营,区域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第四,从现有产品结构看,本地产品竞争力不够,输入型商品比例高,而输出型商品比例低的特征困扰湖北地区经济发展,地区市场内保护意识有所抬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