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谈高校产学研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从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教兴国、兴省、兴市战略的实施,以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区域高校产学研合作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了论述。关键词:区域经济 产学研合作 区域高校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同,计划经济是各行业部门按照各自的需要来规划、设计、发展本系统、本行业的生产和科研的。而市场经济是按地区来规划、组织生产和科研的。不同区域因自然资源、交通条件、历史条件、生产力基础、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差异,其经济水平、企业类型、经济结构也不同,从而显示出地方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强化了经济的区域化发展。同时中央也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在这一大前提下,各地纷纷推出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战略,力促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密切高等教育同地区经济的联系。
区域高等学校是指同处某一地区的高校群体,关于区域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一般认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区域高校发展缓慢,区域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为了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高校必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
区域高校与地方实行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
促进高校面向社会(市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高校资源由社会需求驱动自主配置,这不仅是条块结合的具体体现,也是科教兴国、科教兴省和科教兴市战略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在这一大前提下,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展与高校联合办学。
学校发展与地区发展相辅相成,学校发展了,地区也能从中受益。地区发展了,就能给予学校更大的支持。美国二战前工业研究机构主要围绕大型企业兴建,而战后,相当一部分工业科研机构和工业公司则围绕大学发展起来。至今美国已经形成五个主要的地区工业研究中心。还有英国的“剑桥科学公园”、日本的“筑波科学城”、我国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等,无一不说明区域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轴心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高校产学研合作关系分析
(一)区域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具有开放性
区域高校产学研合作是区域高校中理工科院校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整体效能的体现。其中一些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其产学研合作的范围较广,其立足点定位较高;而一些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的高校,产学研合作能力相对较差。市场经济中产学研合作是合作双方基于利益的驱使,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准则。随着自主权的逐步扩大,高校为尽量多地获取市场资源,在面向本地区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同时,面向区域外、省外、国外开展合作,呈现出明显的开放性。这种开放型的高校产学研合作一方面满足了其他区域发展经济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区域高校为本区域经济服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机会的减少和丧失。
(二)区域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具有优越性
首先,区域高校为区域经济服务有利于高校特色的形成。高校生产传播科学知识,因此,高校在引导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责任重大。其次,区域高校为区域企业服务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高等学校帮助企业培养人才,更主要的是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活动,为企业进行专项产品的研究,与企业共同创办生产联合体,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试验,这样才能得到企业界的支持,包括财务上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科技经费大部分来自企业。据2005年统计,8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以及大部分省市都与大学建立了全合作关系,合作开发或转让成果20多万项。同时,又为各地企业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