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海峡区域经济的“和商”战略思考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海峡区域经济发展借助传统和合思想为基础的“和商”理念,应以 “和爱”为主题;谋求海峡区域经济的和平、统一与发展,应以“和力”为举措,加强海峡区域经济的和谐互补、合作互利;以“和立”为基础,构建激发民间力量的创业、投资机制;以“和达”为目标,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环境整体协调,从而达到调动多元主体积极性促进海峡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目的。关键词:和合 和商 海峡区域经济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两岸经济利益的融合,建设海峡区域经济、实现两岸经济的互补发展是新时期两岸人民共同关心的主题。2004年初,为实现福建发展的新跨越,福建提出 “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为福建的协调发展确定了一个个性化的战略目标。这一新思路引出了海峡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主题。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商”以中华和合文化思想为基础,以群体为本位,追求社会和谐、伦理稳定,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是整合的系统思维营销模式。因此,海峡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发挥“和商”的优势,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以“和爱”为主题,谋求海峡区域经济的和平、统一与发展;以“和力”为举措,加强海峡区域经济的和谐互补、合作互利;以“和立”为基础,构建激发民间力量的创业机制、投资机制;以“和达”为目标,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环境整体协调,从根本上促进海峡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以“和爱”为主题,谋求海峡区域经济的统一发展
“和商”思想强调亲子之爱为“仁”之本,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情有义、着重人伦价值精神的发扬光大。“和商”思想所蕴涵的“和爱”理念是传统儒家仁爱思想的延伸和扩展。《论语 学而》中明确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仁”不仅要做到在家孝顺父母、亲爱兄弟,而且出门在外,还要能尊敬长辈,说话做事谨慎,对朋友讲信用;并要博爱大众和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个定义的核心是,不仅要爱自己家里的亲人,还要把爱心扩展同族和民族,要把对家庭的亲情、血缘之爱扩展为对朋友的友爱,最后把这种爱心进一步扩大到全民族。海峡区域经济“和爱”的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的同根相连,统一、沟通、发展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一)求统一、求和平、求安定
求统一、求和平、求安定是海峡两岸的主流民意,两岸关系能否改善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能否有一个正常、稳定的大环境。纵览我国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从来就没有因观点不同而分裂过,分治有过,分裂没有,分治而后又统一,统一对中华民族而言是神圣的、不可动摇的,是必然的。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爱”要求进一步加强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让台湾同胞了解和支持对台方针政策,表达各界各族期盼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共同愿望。
(二)多沟通、多尊重、多信赖
海峡两岸的人民都是炎黄子孙,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多沟通、多尊重、多信赖是“和爱”的基础,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纽带,推动海峡两岸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人员往来,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宣传,热情接待台湾各界人士和团体。
(三)谋发展、谋利益、谋便利
“和爱”的具体体现是为两岸同胞谋利益、谋便利、谋发展,鼓励两岸同胞间往来,鼓励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切实解决事关台湾农民切身利益的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等问题,促进两岸客运节日包机向常态化发展,出台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问题、维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的政策措施,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和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以“和力”为举措,加强两岸经济的合作互利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礼之用,和为贵”。“和”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调节,注重从整体上掌握事物,从而达到总体上的和谐与力量的互补。“和力”理念强调运用社会关系网络,利用这层关系及形成的组织结构,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全面调动各方力量为实现目标起推动作用。海峡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以市场为取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谋求合作和双赢。
(一)找准定位
两岸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据商务部统计,截止2003年6月底,台商到大陆投资项目共58293项,实际利用台资352.29亿美元,分别比10年前(截止1993年底)增长了2.75倍、6.9倍,占大陆吸引外资项目和实际利用额的13.1%和7.4%,内地成为台湾对外投资最多的地方。两岸间接贸易总额达2935.79亿美元,内地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成为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
两岸同胞携手合作,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祖国大陆的经济建设是有益的,海峡区域经济范围内的发展,要有所分工。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推进工业化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如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及面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服务业等。
(二)发挥台资企业协会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台资企业协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内地共有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成立了74家台资企业协会,会员企业超过2万家,约占内地台资企业总数的1/3。可以发挥台资企业协会的作用,开展台资企业联谊和交流;沟通台资企业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促进当地与台湾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为地方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积极穿针引线,密切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与台资企业的联系。
(三)扩大生产要素循环领域
海峡西岸经济区有着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要素,扩大生产要素循环领域,就能为相对富余的劳动力要素与稀缺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置换创造条件。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目的就是要将福建经济发展与促进祖国统一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两岸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为祖国统一提供一个有效开展工作的载体和平台。在制订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闽台之间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商贸合作等,要综合考虑与长三角、珠三角分工协作、互利互补的机制。
在国内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和竞争性不断增强的环境下,发展海峡区域经济还应扩大视野,充分考虑全球经济和市场格局变化,重视加入全球化的生产体系,确立参与全球分工的定位,与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产业关联和相互联系的生产体系。更好地利用区域之外的生产要素,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发展自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