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3519 发表于 2018-7-14 12:43:38

2018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几点看法

  摘 要: 作者讨论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几点看法。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方面,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坚持市场取向,新世纪经济改革的主题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总的看是成功的,不容否定的。关于价格改革,较早较明确提出市场化价格改革,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从行政定价体制到市场价格体制的转换。
关键词: 市场经济,经济改革,价格改革,国企改革
  研究经济改革问题,是中国经济学家最值得引为自豪的工作和责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现了历史性转折,迅速走上富民强国的金光大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穷落后的中国,经济迅速起飞。到200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24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列车还在向前飞驰。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我国就一定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研究改革开放问题,是中国经济学家的天职,也是中国经济学家施展才能、报效祖国的绝好机会。
  
  第一,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方面。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坚持市场取向,1992年更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改革初期,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是不是应当坚持市场取向改革,是不是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理论界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我个人自认为是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并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意见有过争论。发表在《改革》1990年第2期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与市场取向改革》一文,比较集中地表明了这一点。
  
  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逐渐推进的方针。在这个问题上,1987年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国光、戴园晨、陈东琪等经济学家,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名义,向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提出了改革和发展都要“稳中求进”的思路,现在看来,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书中《经济发展和改革都要稳中求进》一文,也反映了这一主张。
  
  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但还很不完善,因此,新世纪经济改革的主题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完善过程中,改革仍面临攻坚任务。为什么还要攻坚?主要是有些改革会受到某些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和反抗。因此我在几篇文章中都力主中央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和推动,只有这样,深层次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来,经济增速达两位数,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突出,粗放扩张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日显紧迫。怎样转变?我多次写文章,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主要靠深化改革。只有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才能使经济社会转向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第二,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在社会上和理论界分歧最多、争议最大,有几年在“两会”(即人大和政协会议)前后几乎都掀起过大的争论,可见国企改革的困难和复杂。我的认识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国企改革的部署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改革的成效是明显的,方向是正确的,应予充分肯定的。同时,改革初期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经验不足,被一些人钻了空子,造成一部分国有资产流失,有的还触目惊心,有相当一部分下岗和早期退休职工生活困难等,但决不能把国企改革概括为“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事实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国有经济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企业竞争力得到加强,2007年发布的进入世界500强的内地22家企业全部是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总量也大幅度增加。所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总的看是成功的,不容否定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