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摘要:在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制度创新的同时,关键是要对现行财政政策及制度安排做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财政制度;发展
一、前言
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完善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重要论述,从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到科学发展观的正式提出,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则进一步强调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要求与总体思路
1.推动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是转变的基本前提
导致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落后的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性投资决策、行政性配置资源。凭行政计划安排项目,其结果必然是权责相悖、投资与风险收益不对称,客观导致资源配置低效和不经济,也是一种抑制创新的体制。
2.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转变的基本制度保证
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缺乏普遍意义的载体,尤其是垄断行业过多,垄断程度过高。一方面,非金融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产权多元化改革不到位,这些企业缺乏科技进步、追求效益的内在动力,对市场信号和政府调控缺乏应有的敏锐性;另一方面,金融企业缺乏内在风险控制和经济利益最大化运行机制,没有真正面向市场运作,加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对迟缓,导致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偏低。因此,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打造合格的、理性的市场主体。
3.促进科技体制创新是转变的重要动力
现阶段,我国科研体制偏重行政化运作与行政化管理,明显抑制了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活力。激励机制的缺失和画地为牢、科研和生产相分离,违背了科研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市场导向功能,进而降低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必须大力推动科技体制市场化改革,改变政府科研资金的运作模式,推动科技事业发展面向国际、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大力促进科技产业化与产业科技化。
4.支持要素市场化改革是转变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国一般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化比重达90%以上,但要素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这是阻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性机制性根源。必须加快推进生产要素价格改革,建立起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与无序使用问题,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使用。
5.支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转变的重要内容
逐步打破以户口管制为基本特征的行政性二元格局,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加快农民和农业“非农化”进程。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立有效的农村融资渠道,为农村发展提供基本的动力支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