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231 发表于 2018-7-14 11:24:39

2018中国经济平衡对策研究

    [摘要] 我国宏观经济当前面临着一系列两难境地:我们在面对通胀加剧与失业率增长并存、经济过热可能与经济下行风险同在,宏观层面流动性过剩和微观层面流动性紧缩的时候,出现了宏观调控左右为难的局面。本文认为当前形势下我们需要货币财政政策双管齐下,在困境中着力寻求中国平衡。?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经济下行 货币政策 平衡点
  
  两会结束后,温家宝总理预言道,2008年将会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这句话之后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从宏观到微观,从股市到企业,这句话被反复提起并且值得令人细细揣摩。这种困难在更多的层面上揭示的不是举步维艰,而是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在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的之际,国内各种宏微观层面经济运行问题的集中爆发。而这毫无疑问给宏观调控带来了极大挑战。更为关键的是,解决这些诸多问题的宏观调控之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矛盾。
  因此,2008年经济困难就困难在于我们需要寻找到这些宏观调控矛盾之间的中国平衡。就是需要在现在“剪不断理还乱”形势下,在通胀加剧与失业率增长之间、在经济过热可能与经济下行风险之间、在宏观层面流动性过剩和微观层面流动性紧缩之间,寻找到它们的平衡点。
  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CPI高达8%。纵观全球,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经接近120美元的关口。由于能源的不断攀升,用以代替石油的生物能源需求增加;加之美元持续大幅贬值,世界范围内粮食的供求失衡;这些种种因素共同导致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飞涨。在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趋势下,我国一季度外贸顺差锐减。一旦国际能源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而国家的补贴和管制有限,那么原材料购进价格将有被释放的趋势,世界范围内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将会通过各价格指数传导到国内,进而引发全面的通货膨胀。
  再从我们自身来看。在过去数年中,巨额的对外贸易顺差,大量的FDI以及在利差、汇差、高额资产回报率引诱下涌进了难以计数的国际游资,共同积累起了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由于我国施行强制结售汇制,这就迫使央行不得不发行大量的基础货币,从而造成了货币供给的居高不下。大量的外汇占款也是我们流动性难以回收的原因之一。
  此外,数据显示一季度PPI也随之上升。其中成本推动除了国内原材料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的压力之外,还有劳动力成本增加所致。一旦物价大幅波动,带来工资大幅上涨的压力,加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物价的上扬。也就是说,我们通货膨胀有从最初由猪肉的供需失衡造成的结构性上涨,向成本推动型、全面通货膨胀演变的危险和趋势。
  综上所述,我国现在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其实是由输入引致的结构性通货膨胀、货币的过多投放、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等多种通货膨胀类型的综合叠加。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稳定人民生产生活、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去年以来,央行曾先后十三次上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六次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
  抑制通货膨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今年第一季度,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企业盈利锐减、外贸顺差减少、企业家信心下降。我们抛开突如其来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速减缓和人民币升值加速等因素的影响,毫无疑问,去年过于频繁的紧缩政策是其中不可避免的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在我国当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2%及以上的时候,此后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0.5个百分点,可以收缩基础货币约2000亿,也就是可以回收流通中的货币大约一万亿。由此可见,频繁的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确实回收了大量流动性,但也仅仅足够(甚至不足以)对冲由于外汇占款而投放的货币。利率上调一方面带来的人民币加速升值可以使得我们的进口更加便宜,抑制出口,在减少外贸顺差的同时增加国内供给,在供需平衡这方面缓解CPI继续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投资,增加储蓄,有效缓解流动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中国经济平衡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