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关于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考
5、服务性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增长的重点领域。根据国际经验,本人认为服务性消费即交通通讯、旅游娱乐、医疗保健等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消费增长的重点领域。三、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1、通过减税和增加财产性收入,切实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外需急剧下滑时期,为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内需,通过增加政府财政补贴、发少量红包、消费券等措施促进即期消费是有一定意义,但是效果不会很大。根本的解决途径还要依靠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现在提高工资的呼声较高,但本文认为,根据我国国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普遍大幅度提高工资是不现实的。工资是市场调节的,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仍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企业没有大幅度提高劳动者报酬的动力和压力。如果采取行政力量提高工资,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会导致显性的社会失业增加,最终适得其反。尤其是在当前危机冲击下,企业处境本身就相对较为困难,此时要求其提高员工工资不是合乎情理的做法,长期而言也不符合员工的利益。可行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提高个税起征点;一个是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就前者而言,虽然短期内提高个税起征点会减少财政收入,但居民收入的增加将对消费产生明显的刺激效应,有利于扩大未来消费税收;就后者而言,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对刺激消费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采取措施促进股市和房市稳定健康发展不仅对金融稳定而且对整个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进一步深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社保体制改革,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减少居民消费后顾之忧。要让老百姓敢花钱,就要消除老百姓在子女教育、住房、医疗和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这就亟需推进社保、教育、医疗体制改革,增加公共财政对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减少居民的支出负担。同时,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尤其是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后顾之忧,降低储蓄倾向,以此提高各阶层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意愿。
3、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中高端消费型服务业。无论从促进就业提升消费能力的角度,还是从增加供给满足消费需求的角度,服务业对扩大消费以及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都起着关键作用。如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兴建许多主题公园或大型游乐场所,发展旅游、娱乐和消遣业,使得娱乐消费增长已超过医疗和衣食住行。日本也在前几年通过大力发展数码产业和多媒体产业开发出数码消费和多媒体消费。当前应借鉴国际经验,通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放宽服务行业对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增加各类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刺激中高收入群体潜在的消费欲望。从现实考虑,未来应特别重视中高端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如房地产和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医疗卫生、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健身等服务业,促进服务消费结构升级。这不仅可以更有针对性满足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增加服务产业的就业和收入水平,进而促进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4、加快城镇化步伐,提升农民工进城定居的经济能力。通常而言,城市人群的平均消费水平要高于农村,城市化特别是城市定居人口比重提高的过程,也就是消费比重持续扩大的过程。如何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使更多的人在城市定居,应成为扩大消费的一个长期战略。推进城市化首先应着眼于提高农民工自身在城市的定居能力,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如住房、交通、学校、医院的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发挥金融对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美国消费率之所以高,与其信贷市场发达和借贷消费文化盛行不无关系。我们不能因为美国的过度借贷消费导致金融危机而否定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实际上,我国的消费信贷不仅谈不上过度,而且是非常不足。由于消费信贷市场尚不发达,个人的消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个人的收入支付。居民为未来购置诸如住房和汽车等大额商品进行较长时间储蓄,而不得不减少当期的消费。因此,未来应采取一些发展消费信贷的措施,研究出台一些鼓励汽车和住房信贷的措施,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有利于促进信贷消费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以及支付结算、财富管理、保险等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对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