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2384 发表于 2018-7-14 10:51:38

2018中亚能源竞争及其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摘要:目前中亚地区是仅次于中东的油气资源富集区之一,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世界各主要强国和地区实现政治、经济和能源利益的角逐场。中亚能源竞争对我国能源安全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积极构筑符合国家整体利益的能源安全战略。
  关键词:中国;中亚能源;能源安全;战略
  
  前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以其特殊的战略资源储备地位和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一场对中亚石油资源和市场资源的争夺正在全球范围内激烈展开,并越演越烈。面对丰富的中亚油气资源、面对激烈的中亚能源角逐、面对我国目前石油进口路线单一所隐藏的巨大风险和我国独特的中亚地缘优势,积极而审慎的制定我国的中亚能源战略是我国总体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中亚能源竞争的主要外部势力
  
  (一)美国
  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角度出发,十分重视中亚里海地区的政治与经济战略地位,已制订和正在实施为夺取和控制21世纪的能源供应基地和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中心——中亚里海地区的新战略。该战略的要旨是:支持该地区国家对俄罗斯的独立倾向,把该地区纳入西方体系;遏制并削弱俄罗斯和伊朗的影响,逐步把该地区变成“美国的战略利益地区”。美国根据自身的优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上述战略目标:首先,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积极抢滩里海油气资源开发。1993年美国谢夫隆石油公司获得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的开采权,吹响了美国对里海地区能源开发的进军号。最近几年,美国公司已获得了里海16%的石油资源和11.4%的天然气资源的控制权。如加上美英合资公司在该地区的影响,美英两国已控制着里海27%的石油资源和40%的天然气资源。其次,打破俄罗斯里海油气输出垄断地位,竭力获取对里海油气输出的阀门控制。随着美国力主建设的巴库—杰伊汉管线的贯通,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已成功打破了俄罗斯对里海地区油气输出线路的垄断,取得了对里海地区油气管道争夺战中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承载着美国重大地缘战略利益的“巴库-杰伊汉”管线的贯通被认为是西方打开里海能源“宝藏”的一把金钥匙。最后,积极扩大在中亚里海地区的影响力。一方面,美国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敲门砖,拉拢该地区国家,力促他们接受西方经济模式,在扩大其经济合作的同时扩大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美国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在确保其能源利益的同时,扩大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影响力。
  (二)俄罗斯
  对俄罗斯来讲,中亚里海地区是其传统的势力范围,也是其南部边界的天然保护屏障。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俄罗斯的西面是不断东扩的北约,东面是冷战后重新巩固的美日联盟,南部是力图扩大势力范围的穆斯林世界,地缘战略环境本已日渐恶化,如果再失去中亚里海地区,其地缘战略空间的伸缩余地将更小,所以俄罗斯决不能放弃在中亚里海地区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从能源角度来看,俄罗斯本身油气储量甚丰,是世界级的油气出口大国。近年来,俄罗斯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就是:借助能源优势推行能源外交,以此促进国家经济复苏,参与世界经济体系,维护地缘政治影响,改善国际环境,重塑大国地位。而里海地区油气出口对俄罗斯来讲是一种威胁和竞争。如果,优质、成本相对较低的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大规模开采和销售,势必会与俄罗斯的油气出口争夺国际市场,这不仅会影响俄油气出口,甚至还会延缓俄经济复兴的进程。所以,影响并控制中亚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的开发与运输,对俄罗斯来讲是利益攸关重大的战略问题。
  (三)日本
  2004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不断创出新高,这对石油消费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的日本来说,是很难承受的一件事情。因此,中亚地区的石油以及天然气,对日本的吸引力比以往更加强烈。此外,日本也越来越认识到中亚的油气资源对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甚至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日本都不能直接从中亚获得油气,但是中亚稳定的油气输出仍对日本具有重要意义。正如麻生所言,“ 虽然日本目前并不直接从中亚进口油气,但中亚作为一体化的全球油气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仍与日本的利益息息相关”。总之,日本对任何能保持国际石油价格稳定的措施都十分感兴趣。此外,日本也希望能在核能领域与中亚开展合作,尤其是购买中亚地区的核原料。“ 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可用于核能发电的铀的价格也随之上升。面对石油等一次性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日明确提出提升核能产业国际竞争力及‘核能外交’的战略构想。”哈萨克斯坦是世界第四大铀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铀储藏国,其铀储量约占世界的30%。2005年哈萨克斯坦的铀矿开采量达4 300吨,日本对在这一领域与哈萨克斯坦开展合作是十分感兴趣,因为铀矿的丰富能量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日本来说非常重要。
  (四)印度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印度能源消费增长率每年都超过6%。印度本身石油产量有限,目前有70%左右的能源依靠进口,每年进口约7 500万吨。预计到2010年以后,印度进口的石油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1.5亿吨。能源问题是印度经济腾飞的一个瓶颈。为了避免对中东的严重依赖,印度像其他大国一样开展了四面出击的多元化能源外交战略,北上中亚是其重头戏。1995年印度公司就参与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勘探、开采。同年10月,印度又与吉尔吉斯斯坦签署了在石油领域合作的协议。1997年,印度石油公司获得了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巴甫洛达尔地区勘探石油的5年许可证。印度与哈萨克斯坦决定在阿里别克莫拉和库尔曼加兹两个油田进行联合开采,其中印度公司分别拥有15%和10%的股份。另外,印度还在哈萨克斯坦的其他多块油田购买了开采股份。为了维护在中亚地区的石油利益,印度在2002年获得了塔吉克斯坦的阿伊尼空军基地,同时还明确表示愿意与哈萨克斯坦在军事领域进行合作。
  
  二、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现状
  
  我国与中亚的油气合作已经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以哈萨克斯坦为重点,合作范围扩及周边中亚国家的合作态势,合作形式包括油气资源开采权、修建跨境油气管道、并购在中亚国家及外资在中亚的油气以及油气生产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
  1997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收购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油田,是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亚地区的第一个大型投资项目,中石油拥有该公司的85.6%的 股份。目前,公司原油产量已有1999年230万吨提高到 2005年585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28亿立方米,成为哈国第四大石油公司。2002年5月,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动工修建,该管道全长3007公里,其中哈国境内长2 755公里,中国境内为252公里,西起哈国西部港口城市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和库姆克尔油田,通过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到达中国新疆独山子炼油厂。中哈石油管道是中国第一条跨国长距离输油管道,同时也是哈萨克斯坦第一条不经过第三国与市场直接相连的管道,使哈国丰富的油气资源与中国稳定的石油消费市场实现对接,既推动了哈国石油出口多元化发展,也为中国获得安全稳定的油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中国石油企业成功并购了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油气资产股份,迅速扩大了中国与所在国的油气合作。土库曼斯坦是中国在中亚地区油气合作伙伴之一。2006年4月,中土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土库曼斯坦政府关于实施中土天然气管道项目和土向中出口天然气的协议》。协议规定,从2009年起30年内,中国每年从土过购买天然气300亿立方米。为保障建成投产后的土中天然气管道有足够的天然气供应,双方还将共同勘探开发土境内阿姆河右岸的油气资源。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功获得了乌兹别克斯坦两个油气合作项目。中国油气企业还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俄国斯卢克石油公司、马来西亚石油公司以及韩国国家石油公司共同组成咸海财团,与乌国政府正式签署咸海水域油气勘探开发协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中亚能源竞争及其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